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

20190301-精微解剖學和家族模式
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KhStXRVhfog


沒有人可以從自己的家族中逃離。

從出生到死亡,家庭一直是我們最無可避免也
最親密的課題,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血緣承
襲了獨特的傷口,信念及天賦。
 
無論看得見,或是看不見。
  
這個工作坊裡,我們將從遠古的元素及種族發
展中探討父系及母系能量的歷史及關聯,並學
習如何利用手法清除家族模式中的障礙,強化
家族模式中的連結。

本次將由Margot老師及Selina老師一同帶領。

精微解剖學和家族模式,只要準備好了,歡迎
你來。
 
【課程大綱】

新側邊三角形哲學、字母在家族模式中的重要
性,認識家族模式中的不同模式:
 
1.父親模式
2.母親模式
3.關係模式
4.部落模式
5.古元素模式
6.業力模式
7.以及本源模式
 
-- 姓氏字母引起的健康問題、精神創傷
-- 九條DNA能量線
 
●凱龍治療的講師及高階治療師Maureen,
與我們分享當時學習後的心得:https://goo.gl/SPgtGh
 
●針對《精微解剖學和家族模式》工作坊如何協助
個案以及最想傳遞的重要價值,
Margot老師也告訴我們她的看法:https://bit.ly/2RIOi0n


●報名網址:https://goo.gl/RXKBfM


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

讀書筆記-身體一點點-視力與疼痛

攝於2011 坎培拉大學
全文發表於2017/12/31


 
身體一點點,關於感覺這件事。
 
  
寫牌卡介紹時寫到眼睛,
想寫多一點又覺得好像會有點打亂主題,
今天可以稍微寫一寫了。
  
恩田陸的作品中,有一部尤金尼亞之謎。
 
故事的背景環繞著的是一樁滅門血案,
二十年前,醫師名門青澤家舉行壽宴,
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兇手要送來下毒的飲料造成多人死亡,
家族中唯一活下來的是一位失明的美少女。
 
小說裡她的眼睛並不是她的弱勢,
就很像她注視的世界跟一般人的不一樣,
這樣的不同,讓她深具魅力。
  
小說裡殘忍地描繪出她恢復視力後的心情,
她覺得自己被騙了,非常不開心。 
  
「以前的我很特別,整個世界都是我的。」
  
失明的原因有很多種(但結果只有一種),
我以前小時候曾經想過,就算聽不到了聞不到味道,
無論如何一定要保有視力。
(那時候看三毛的小說,看到她說看書看到視力模糊,
讓我非常害怕自己踏上同樣的道路)
  
視力是我們對外在世界最簡單也最全面的接觸方式,
但它絕對不是客觀的,
我們注視的世界會因為我們主觀認定而有所不同。
  
同樣的風景,對我而言聚焦點常常不是天空就是動物,
而別人聚焦的位置可能會是道路船或其他,
  
比方說,我看到的綠色,跟你看到的綠色,
是一樣的嗎?
 
我感覺到的痛,對你而言是相當的嗎?
 
在眾多醫療劇中,常常看以看到醫生詢問病患,
「一到十,你的痛目前是幾分?」
  
痛無法量化,且每個人的承痛力不同,
所以那個答案其實是這樣的痛造成你的不適度,
也可以評估你還可以忍耐幾分。
  
我的五分,跟你的五分,一定不一樣。
    
發條鳥年代記大概是村上春樹的作品中,
我最不常重讀的前三之一(第一名是黑夜之後)。
故事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完全非主要角色的女性,
叫做加奈克里特。
 
加奈克里特從小到大就承受著各種不一樣的生理上的疼痛,
而且好像是被詛咒了一樣,真的是非常容易招惹疼痛,
牙齒無論如何都在隱隱作痛,
生理痛,高空造成的各種頭痛,
身體隨時都有烏青的傷痕,胃痛,還有摔傷的疼痛,肩膀酸痛……
    
疼痛是一件無法被理解的事。
 
小說裡加奈克里特因為長時間的疼痛,決定自殺。
但失敗了。
   
隨之而來的是車子毀損及牆壁的賠償費。
以及,突然意識到的,
她不痛了。
也沒有感覺了。
 
現在的身體好像不是自己的。
最叫人傷心的是,竟然是在從前的疼痛裡,
她才得以找到自己。
 
 
所謂的感覺,其實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情啊。
但我很喜歡每個人有自己的不同。
 
每一個你看到的畫面,
你聽到的聲音,
你聞到的氣味,
那都是你。
 
 
#本日寫字加起來超過限額
#寫到忘記自己要講什麼
#疾病的希望
#發條鳥年代記
#尤金尼亞之謎
#閱讀一點點
#身體一點點

讀書筆記-身體一點點-呼吸

攝於2011 坎培拉大學

發表於2017/12/28


快要進入消化系統了,
決定把這幾天一連串的呼吸及過敏說一說。
  
呼吸系統,
對應心輪,愛與被愛,接受與給予。 
 
我非常喜歡「疾病的希望」那本書說的-
 
「呼吸不是我們的一部分,也不屬於我們,
 呼吸並不在我們之內,而是我們在呼吸之內,
 透過呼吸,我們一直與某種超越受造世界、
 超越所有形式的東西相連結。
   
 ……呼吸使我們不致完全與自我割離,
 不會因為「我」的界限完全無法穿透而封閉自我。
 不論我們如何把自己封閉在『我』裡,
 呼吸都迫使我們與「非我」連結。」
  
我還是必須從咪呀離世說起。
   
他心跳停下的那一刻,在我懷裡,
我抱著他正打算走進我家佛廳,
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很想抱他進去,  
那一瞬間,突然,他身體全部軟掉。
時間短暫快速不到一秒,
但他軟下的那一瞬間,
我知道他跨過了那條線--
遠遠的,不回來了。 
   
活著,是一件多麼需要力氣的事情啊。
  
那就是當下我最深刻的感受。
   
我帶他回我房間,跟KIWI一起,
看著他吐完身體最後的那幾口氣,
那口氣,他的身體已經不再需要了。
  
愈是知道身體的運作是多麼精妙,
就愈難想像一開始維繫一身的,
竟是那一口呼吸。
 
所以提到呼吸,會再往下看的一定就是氣喘了。
我還蠻喜歡前面「疾病的希望」裡提到的氣喘主題之一,
企圖拿取太多,不願意給予。
但跟過敏最為相關的,
其實是封閉自我的這個主題。
  
過敏是一種防衛過度的攻擊行為。
貓毛不行,塵蟎不行,花粉不行,
以我來講,
小麥不行,芒果不行,酒也不行--
(全部都跟吃的有關!是有必要這樣折磨我嗎?)
 
有的過敏性反應會是氣喘,
對馬毛過敏,一點點馬毛就會喘到快死掉,
對我而言,就很像必須立刻訂正錯誤的符文九。
 
所有的「有害物質」,都是必須嗶嗶嗶警察快來抓的東西。
 
但真正的目標,是它們不能進來我的身體。
所以我覺得像是封閉的ISA。
 
我一直覺得ISA的能量有些部份是非常像自給自足的處女座的,
因為自己的世界很完美了,
所以也不需要別的能量進來。
 
如果再往下挖的話,
一定可以再去看看那些「有害物質」為什麼不可能進來?
真正恐懼的是什麼?
 
其實書裡有提到一些啦,
但是我覺得有些恐懼是更個人性的, 
還是應該要回到每個人身上。
   
可以好好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身體,
應該是萬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吧(→不是這樣用!!!)
  

該來的就來,來了不怕,
該走的就走,走了不執著。

#感覺很像在寫書的心得
#其實也順便混了很多雜七雜八的
#一邊整理筆記一邊讀疾病的希望還蠻有意思的
#閱讀一點點
#身體一點點
#貓的生活與我